close

存在

 

  最近在動腦雜誌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概念,是關於未來的媒體形態,以往的記者依附在媒體的品牌下工作,大多默默採訪名不見經傳,但在科幻小說家David Brin的小說《存在》裡,記者們有著明星般的個人品牌魅力,雖然依舊隸屬某個媒體機構,但大都是憑個人本事來打響名號,這樣的概念如今已經不是幻想,有個新創的網站Beacon,其運作方式已經十分接近上述的概念了。

 

Beacon  

一進網站Beacon就明白的告訴你,這個網站能做什麼事:資助一個計畫,要不就自己成為記者吧!

 

Beacon1

 

  稍微介紹一下這個網站是如何運作的吧,若是按了左邊,進去就會看到很多不同的計畫,而每個計畫代表了不同記者想說的故事,其中有人遠赴東非坦尚尼亞報導當地人的生活,有人旅行全美寫下每個大聯盟球場的故事,還有人在重新思考通訊軟體或社群媒體流行後,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改變,而決定拜訪每個Facebook上的好友,用照片及錄影紀錄每個平凡人的生活......

  這些人不論是為了賺錢、博版面或是真心採訪自己熱衷的故事,他們都各憑本事在這個平台上發起計畫,而計畫成功與否的關鍵,就是每一位想看故事而決定贊助的讀者,看來還有點像記者專用的Kickstarter。

 

Beacon2 Beacon3

 

  進入特定計畫的頁面後,記者或發起人通常會有段介紹文字與影片,來告訴讀者為什麼這個計畫有意義值得贊助,並且贊助可以得到怎麼樣的回饋,右邊有從5元美金到更多的贊助金額可供選擇,5元是網站規定的最低金額,可提供一個月的訂閱時間,不過只要贊助了其中一個計劃就可以觀看網站上所有的故事,所以5元我是覺得挺值得的,5元再下去就是每個發起人自己的設計了,如同創意募資平台一樣,更多的贊助金額可能換來長期訂閱的優惠價格,或如T-shirt、杯子之類的贈品,也可能是在作品裡放上你的大名作為感謝名單中的一員,贊助金額與回饋會依據不同種類的計畫而有所不同,這就看記者們的本事了

  這樣的運作模式讓記者們可以放手去紀錄自己想寫的主題,不會因為身為媒體公司的一員而綁手綁腳,被奉為媒體人最好歸屬的紐約時報也已今非昔比,2014年至今就有十幾位的離職員工,而有一半以上出走的記者都可以在這看到他們的文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avie0213 的頭像
    Lavie0213

    Lavie0213的部落格

    Lavie0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