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▲秦王示意圖

優質的讀書會來到了第三輪,在神去村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我覺得了無生趣...呃不是啦,這次的書有別於前面兩本小說,主題並非以故事的方式呈現,作者講述的是秦始皇與他身邊的人事物,再把典故中蘊藏的智慧傳達給讀者,並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中練習與實踐,內中不乏很多古老卻深刻的道理,而且深入淺出、用語幽默的敘述方式,讓人能輕鬆的享受整個被教育過程,若呂教授在台大開的課的確能像書中這樣,那他的課肯定很搶手的。

作者在書中引用的孫子兵法也是神書一本,2500年前寫出來的書,到了現在還是有這麼多企業經營者鑽研,我想並不是孫武的智慧超越當時2500年,只是因為他懂了人與人之間的鬥爭是怎麼回事,也可以說他懂了人性,這些事從古到今也都是一樣的,光是一句知己知彼、百戰不殆,每個人詮釋與實踐的程度就不同了,光是要知己,至少就必須具備誠實與勇氣,誠實評斷自己的一切作為與想法,看出自己所有的醜陋後還要有勇氣承認,光這點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,畢竟指責別人都很簡單,拿同一套標準面對自己時理由就很多了,秦始皇的敗亡,就在於最後他不肯誠實面對自己,不是不能而是不肯,如此而已。

▲古天樂的尋秦記真的很經典

書中還有另一個有趣的典故,秦二世即位時擔心群臣反對人心不服,因此大殺特殺,殺到公子將閭的時候他向天大喊無罪,想當然使者不會鳥他,也許他真的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,但如作者所說凡事都有代價,他富裕公子人生所享受的錢財衣物,都是多少人民受苦換來的,除此之外,他最後的辯解與呼喊,都表示他到死都還沒搞清楚狀況,好吧也可能是知道來不及了隨便喊喊死馬當活馬醫?二世上位甚至是上位之前,聰明的人應該都知道要想辦法面對這狀況了,要不就是逃,逃不了也許逢迎諂媚讓二世相信自己沒反心,再伺機逃走,寧死不屈來個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是一種,但從他反應看起來也不太像,沒辦法像箕子一樣一葉知秋就只好等人宰割,畢竟人生很多事是相對的,酒駕不會因為你技術好或遵守交通規則就不撞你,二世也不會因為將閭覺得自己沒罪就不斬他,不過說都很簡單,換做我在當時,這樹懶般的反應速度也許也是被斬無誤?

這本書想表達的事太多,就不一一寫出來了,除了故事中的道理與智慧外,中國文化又再次讓我覺得佩服,從中國字每個字的意義到每個詞的意義,還有中國哲學中正反陰陽、物極必反、儒學兵法等等,都是經過長時間一點一滴傳承下來的,很慶幸生來就在這樣的文化裡面,懂得越多典故與思想內涵,才能更容易讀懂三國演義或金庸這類經典中每個細節想表達的意義,如果西方人讀這類古書肯定是頭痛到不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avie0213 的頭像
    Lavie0213

    Lavie0213的部落格

    Lavie0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