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「死不是生的對極形式,而是以生的一部份存在著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-村上春樹

 

  這兩天我在家把這本名著讀完,整本書便如上面這段話,在敘述主角那段青春歲月的同時,也伴隨著一層名為死的薄膜包覆著整部作品,我並不覺得整本書瀰漫著哀傷或沉重等負面情緒,死也並未沉重地在每個場景或對話裡如影隨形,但可以感受到內中幾位主要的角色似乎都在生活的同時也與死相伴,這麼說有點容易令人誤解,這邊的粗略來說,大致可以解釋成死者遺留下來的事物吧,這本書也有不少關於愛的情節,但還是對於生死的描述比較深刻

  這本書我是在看完1Q84之後看的,老實說1Q84我看完覺得有點不知所云,而且描寫人物的情感與故事進行的節奏不如挪威的森林來的精準,或許該這麼說吧,我一直認為所有的藝術到最後都是為了自己而作的,不論是譜曲寫詩或是作畫,在心中對於藝術有某種程度的執著或說狂熱的人,在走過尋求別人理解的階段之後,最後便會回到追求自己內心對於藝術的理想,當然也只是猜測而已,我自己並未到達那種境界,只是覺得也許1Q84就是這樣的作品吧?簡單說就是寫給自己看的,有些地方我得多看幾次或是看再多次也不能明白,但暫時我並沒有想了解這本書的興趣就是了

  在《挪威的森林》裡以主角渡邊為中心,從Kizuki的死開始,」便慢慢開始影響每個人,Kizuki的去世在女友直子心裡留下了一道缺口,在直子最後一段日子裡,她懷著虧欠與不安試著在渡邊身上尋求慰藉,卻無論如何也走不出死者留下的影子,最終毀滅了自己,至少我是這麼理解的宛如連鎖效應一般,直子的死對渡邊一樣留下不可抹滅的創傷,直子在療養院的姐姐與渡邊的纏綿,只是兩個寂寞的人在填補空缺而已,填補直子留下來的空缺,我想渡邊在往後的日子裡仍然會不停填補這個缺口,即使再也無法填滿,因為死者無法重生,就如同直子所做的事一樣,這與渡邊是不是真的愛另一位女孩沒有關係

  我想每個人多少都是寂寞的,所以我們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拚了命的填補寂寞,不論是成就感或是情感,在唱歌或讀書的時候,在這方面比較有天分的人不需要太多的份量,但大多數的人都無法避免,特別是生活中已成為我們一部分的事物突然消逝,我們便不得不面對這藏在我們內心的寂寞,在我看來《挪威的森林》裡面的人物們都多少反映著這件事。金庸先生曾在他一部小說的後記裡說到,他對於情節裡生離死別的描述也太過粗淺了,因為當時他還不明白,想必這是他在經歷過後才有這番感觸,看完這本小說後也許多少能體會他的意思吧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avie0213 的頭像
    Lavie0213

    Lavie0213的部落格

    Lavie0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